“我已经把我的简历改了几百遍了,为什么还是过不了简历这关?”
“我已经申请了两个月实习了,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一点回音?”
“下个礼拜要面试,我已经提前一个礼拜锻炼演习了,为什么还是被拒?”
“我的USCPA已经考前突击了两个星期,为啥考的题还是不会?”
你有没有发现,我们都变成了“速食方便面”。
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,我们太注重进度和效率,不知不觉竟将“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”当成了座右铭。眼看着有的人创业项目刚做半年就融资数百万,羡慕酸楚之余,我们也开始向往这种短时间内获得的成果,说白了,我们需要一种快速的成功——
确定一个目标,好,那就赶紧去做,抓紧一切时间,加班加点都没有问题,只要目的达成。
没有什么后续,也没有什么绵长的效果。
急于求成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缺点之一。
在去美国留学之前,文心也是如此。
刚进大学的时候,文心就像脱了缰的野马,每天混社团混学生会,考试周前两个礼拜才准时出现在教室——来划重点,然后用一周的集中复(预)习混个及格。
甚至连去留学,都是文心在大四那年一拍脑袋决定的,然后就是快速而混乱的找中介、刷绩点、寄资料、等通知,凡事一切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文心统统选择了最快的通道,最后如愿来到了美国念会计。
一开始,文心毫不适应这里的节奏,她以为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——花很少的时间,达到大的功效。
后来她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。
她看到很多同班同学在开学前就写好了简历,有第一版第二版,是他们翻来覆去写了好几个礼拜的结果,他们已经在正式上课前规划好了自己接下来的一年要做哪些研究,要考哪些证书,要培养哪些面试技能(是的!距离我们那届的招聘季还有整整一年多),master第二年刚开始,他们就差不多确定了自己想去哪些公司,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始搜集资源,接触一些学长学姐和老师,建立自己的networking。
这里的学生流行的是“一万小时法则”,他们坚持认为,如果你要擅长一件事,就必须付出至少一万个小时以上。
最开始,这的确让文心感到震惊。
一直到后来,文心才知道这些同学的付出并不是无用功。因为文心在受到周遭的感染之后,也开始产生危机感,很快,她就加入了这样的“一万小时节奏”。
面对课业文心不再马虎,英文不够好,她就花别人两倍的时间写作业,写paper,用高顿的网课在一年之内通过了周围同学都在考的USCPA考试,每天各种练习面试,联系所有能联系到的学长学姐,好不容易拿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offer,她几乎倾尽全力,积极表现,为了留在美国工作,文心差不多寄出了1000多封Email,打过几百通电话,面试了无数次......
临近毕业的时候,文心终于看到了这一切努力的成果——5封顶尖offer,大到纽约高盛的财务部门,小至LA极少数几家精英事务所,都向她抛来了橄榄枝。
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笃信“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”的文心了。
她学会了提前准备,明白了一时的成效并不代表长久的影响,真正的『人生胜利组』都是靠着一步步的累积和循序渐进的付出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